2月21日,中国宋庄艺术市集一期工程启动试营业。摄影/新京报记者 薛珺

顾客在摊位前挑选工艺品。

北京祥体育博物馆摊位展示的北京冬奥会火炬。


(相关资料图)

印度艺术家巴拉特(右)在布置自己的青铜雕塑作品。

2月21日,中国宋庄艺术市集一期工程启动试营业,北京城市副中心再添一处网红打卡地和艺术淘宝地。中国宋庄艺术市集是全国最大艺术市集,试营业期间400余个摊位率先开放,艺术家与服务商家免费入驻“摆摊”。记者了解到,中国宋庄艺术市集不仅为艺术家提供创作、展示、交易的场所,也将成为市民周末体验艺术美学、农耕亲子以及露营休闲、美食美酒的新型城市艺术生活综合体。

5月将全面开业 未来实现“365天不打烊”

中国宋庄艺术市集位于通州区宋庄镇小堡村,总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未来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艺术品原创基地。

市集将于今年5月份全面开业,入驻艺术品类涉及绘画、非遗、装置、雕塑、国潮、音乐、原创工艺品等。市集经营内容包括艺术市集、艺术拍卖、艺术农场、帐篷露营、亲子乐园、音乐广场等,未来将实现全年“365天不打烊”。

试运营期间,包括市集大道、原色音画广场、好食街、有料儿后备厢市集、市集停车场在内的2万平方米场地率先开放。2月21日试营业的一期市集提供400余个免费摊位,包括帐篷150顶、展架约200顶、后备厢摊位约60个,艺术家与服务商家可免费入驻、免费“办展”。未来,由小木屋、艺术餐车和集装箱组成的24个休闲美食摊位也将开放。所有参与商户由市集审核条件后入驻场地,将信息登记在册,并统一规范管理。

300余个艺术家工作室融于林荫中

据中国宋庄艺术市集项目承办方、鸿安投资集团董事长林国庆介绍,目前,国内很多大众艺术家或者年轻艺术家由于名气或者财力不够,作品无法进入艺术馆或者画廊,缺少展示及交易的机会。与此同时,百姓也难以找到购买平价艺术品的场所。中国宋庄艺术市集项目启动的初衷,就是给这些大众艺术家以及刚刚毕业的年轻艺术家一个能直接面向大众消费群体的交易平台。

除了地摊和帐篷,艺术市集还可以为艺术家提供300余个艺术家工作室。记者看到,工作室就是用集装箱改造的白色活动板房,单个工作室面积分为12平方米、18平方米两种类型,有三角形的屋顶,艺术家可以沿着梯子将艺术作品放置在二层储物空间中。

“工作室配备独立的水、电、网络设施,可满足艺术家创作、展示、售卖、生活的需求。”宋庄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董九兵说,这类艺术家创客空间将以艺术亲近自然的方式,建设“林荫艺术街区”与“画盘艺术街区”,把活动房屋单元融合于林荫中。

预计开业后年人流量可达200万人次

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张家湾、台湖、宋庄等特色小镇。作为副中心三个特色小镇之一,宋庄的定位是艺术创意小镇。“近两年,我们引进了不少特色文化资源。近期打造的声音博物馆和体育博物馆已经试运营,作为宋庄助力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的一部分。”董九兵说。

中国宋庄艺术市集依托城市副中心规划的休闲游憩区域而建,将为艺术家提供集中对外开放的展示交易平台,完善艺术品创作和交易链条,打造艺术淘宝地。市集可满足专业藏家、时尚买手、艺术家、工程采购人员、文艺打卡青年、周边群众等各类人群的需求,同时承接环球度假区的外溢效应。预计开业后,年人流量可达200万人次。“广泛的客流将激活小镇的艺术品消费市场,带动周边繁荣,同时给整个艺术小镇吸引更多的流量与关注度,并为北京市民提供周末游玩的好去处。”

董九兵透露,未来宋庄还将在艺术区集中建设类似于廉租房的艺术家工坊,成为艺术家居住和创作的固定场所。“由于既有居住空间,也有创作空间,所以工坊的挑高会更好,将达到3米以上。”

现场

市民可逛画摊、接触北京冬奥会火炬

2月21日上午10点,艺术家陆续进入帐篷布置展品。后备厢摊位的摊主主要售卖字画、古玩、书籍、乐器等,聚集了不少人气。

在艺术家江增玉的小帐篷中,10余幅油画颇为吸睛。她说,自己的工作室就位于宋庄,以前画作都在画廊卖,买家有收藏的,也有摆放在自己家里欣赏的。此次在市集客流量大,所以售价也会相应优惠,根据画作大小和内容不同,售价在数百元至上万元不等。

来自印度的艺术家巴拉特正忙着布置自己的青铜雕塑作品——一位姑娘悠闲地吹笛子,背后是一片绿波。“这个作品名为《音乐的波浪》,是限量版作品。当下生活节奏快,人们紧张、压力大,希望通过作品让人们重拾音乐带来的快乐。”他操着流利的中文说,自己已在中国生活多年,工作室也在宋庄,北京就是他的家。

纪录片导演顾桃带来了自己的新书《边地记事》、画作以及由其父亲拍摄的鄂伦春族照片制成的明信片。他说,艺术市集很接地气,可以让艺术家们有更深入的交流。

位于宋庄的北京祥体育博物馆也带来了收藏的北京冬奥会火炬。馆长李祥说,来市集的游客都可以手持火炬,重温北京冬奥会时的热烈氛围。

关键词: 雕塑作品 交易平台 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