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寻宝者,也是藏宝者。

几天前,西米在朋友圈里感叹到:" 快一年前放下的 Geocaching 盒子,竟然今天有人私信我找到了,莫名有一股穿越时光的感动。"

这则朋友圈下的配图是一个标记着 "Geocaching" 的小铁盒、一张让人不明觉厉的说明书,以及上面特意用中文强调的标语:"这是一个寻宝游戏!不要扔掉!谢谢!"

这则朋友圈的评论区里有两种声音,一种就像和接头者对上了正确的暗号一般,兴奋地表示 " 哇,我也玩 Geocaching!",紧接着就是更多附带专有名词,让人更加不明觉厉的对话。

而另一类声音更多,他们可能出于对 " 宝藏 " 字眼的好奇,会询问所谓的 "Geocaching" 究竟是什么,而西米可能也预料到了会有这样的疑问出现,提前在评论区里附上了说明。借着西米本人的介绍,我也了解到了这个虽然冷门,但却拥有大批爱好者和独特文化的线下游戏。


(相关资料图)

1

对外人来说,在一众针对 "Geocaching" 的介绍里最吸引眼球的自然是 " 寻宝 " 这个概念。的确,这项中文名称为 " 地理寻宝 " 的游戏,核心目标就是寻找隐藏于世界各地的一个个密封容器——也就是所谓的 " 宝藏 "。

不过这是一个存在于三次元的真人游戏,所以并不会有残缺的地图碎片、谜语人一般的寻宝提示,或者什么价值连城的宝物,这更像是一个另类的跑团游戏,人们在既定的规则下扮演自己 " 寻宝者 " 的身份,遵循着 " 寻找宝藏 - 埋下宝藏 - 设置线索 " 的路线,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圈子的氛围。

地理寻宝的历史要从二十多年前开始说起,2000 年 5 月 2 日,美国政府颁布了一项新的法令,法令允许民用 GPS 设备精度从原先的 100 米提升至 10 米,这就意味这普通人也可以利用导航精准定位地球上的某个角落。

政府对 GPS 权限的放开自然是为了普及导航定位技术,但当时一位富有娱乐精神的计算机工程师 Dave Ulmer 找到了这项技术的新玩法。

当时对于民用 GPS 的限制刚刚放开,Dave 为了验证设备的精度,在记录下精确的坐标后,在坐标的位置埋下了游戏的第一个宝藏——那是个黑色的塑料盒,里面装有几本书、现金、弹弓和一罐豆子。

后来这个豆子罐头作为 " 最初的宝藏 " 被国外的爱好者收藏

随后 Dave 把这个盒子的坐标公布在了互联网上,但他对这个 " 宝藏 " 能够被找到,并不抱太大希望。

原因在于 2000 年时,无论是 GPS 装置还是互联网本身都不普及,要找到一个同时具备 GPS 和网络条件,居住地在坐标附近又愿意出门 " 寻宝 " 的人,Dave 认为可能性微乎其微,他自己形容这就像 " 在黑暗中开了一枪,我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但出乎 Dave 意料的是,距离他公布坐标仅仅过去一天时间,就有人专门从美国其他州驾车赶来,只为了找到他埋下的第一份宝藏。三天内,Dave 埋下的箱子接连被两个人找到,他们开始在网上分享自己利用坐标搜寻箱子的经过。

随着越来越多人寻着坐标找来,大家发现这个行为本身就充满了乐趣与挑战,于是在找到 Dave 留下的物品后,他们开始自己埋下自己的物品,并且仿照 Dave 将物品的坐标分享给其他人。

这个点子迅速在当时还算小众的互联网圈子里快速传播,并且演变出了一条由参与者约定俗成的准则:" 拿走一些东西,留下一些东西。"(Take some stuff, leave some stuff)

寻宝者可以将盒子里的物件取走,但为了让这个坐标继续发挥效用,你必须给下一个寻宝者留下其他 " 宝藏 "。

原本只是想检测 GPS 精确度的 Dave,不会猜到这在后来居然成了地理寻宝这项游戏的核心规则。

Dave 最初的埋宝地位于俄亥俄州,这个位置现在立了一块特殊的纪念碑

2

随着参与寻宝的同好不断增加,距 Dave 埋下第一个宝藏仅仅过去一个月,这项运动就有了自己专属的网站。

Dave 宝藏的第一发现者 Mike Teague 收集了不同玩家留下的宝藏坐标,并将其记录到自己的个人主页上,同时为了更好的展开寻宝行动,人们特地造了一个新词 "Geocaching"(地理寻宝)来称呼这项游戏。

目前沿用至今,地理寻宝的官方网站 Geocaching.com 就是由创立者最初的个人主页发展而来。

世界各地的爱好者都会在该网站上分享自己埋下或者找到宝藏的坐标位置

而为了贯彻 " 留下一些,拿走一些 " 的理念,网站的联合创始人 Jeremy Irish 设计了一种名为 "Travel Bug"(旅行虫)的物品,用以追踪和记录发现宝藏的寻宝人。

第一枚 Travel Bug 于 2000 年 8 月诞生,外形是一只附带了铭牌的橡皮鸭子:

宝藏的第一拥有者会在铭牌上刻下专属的编号和位置信息,按照规则,寻宝者在找到宝藏后,不能把 Travel Bug 一并带走,而是要根据铭牌上的信息确定宝藏身份,并在官网上及时维护并更新它的动态。

在地理寻宝圈子里,哪怕藏得再隐蔽,宝藏也需要有人定期维护。

这是因为存放宝藏的地点很容易遭到圈外人的干扰,比如好奇的孩子、负责的清洁工、偶然经过的游客。玩家们把这样的群体统称为 " 麻瓜 " ——就像《哈利 · 波特》里的麻瓜一样,他们是不懂游戏规则的普通人。

在人流密集的城市中排除这些麻瓜的干扰,一直是藏宝者的必修课,一个最基本的思路便是让宝藏仅可能隐蔽,比如将路边常见的护栏、螺丝改造成存放 Travel Bug 的机关,做到真正的 " 大隐隐于世 ":

又或者在存放宝藏的容器内附上一张说明字条,向外行人解释这不是什么必须清理的危险物品,就像之前西米做的那样:但即便是做了预防措施,仍然不能避免各种奇怪意外的发生,比如被人误解为是恐怖分子安放的爆炸物。

在地理寻宝诞生的 20 多年里,发生过多起宝藏被误解为炸弹的案例,在官网上,甚至有一个板块专门收集这部分新闻以警示其他玩家。

2014 年加拿大警方就曾将一个宝藏容器误认为炸弹

尽管 " 寻宝 " 在多数情况下是一个合理合法的行为,但已经无法避免公众对其的质疑,除了会被误认为炸弹以外,因为宝藏地点过于偏僻而引发的人身安全问题,也是人们讨论的重点。

早在 2011 年,就曾出现过经验丰富的寻宝者在搜寻宝藏时意外坠崖的新闻,由此也引发了关于 " 官方是否应该为可能出现的意外承担责任 " 的讨论,官方随后也在网站更新了大量游戏的注意事项和可能面临的风险。

3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员的壮大,地理寻宝的形式在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变体。

其中最具噱头的要属 2013 年在捷克举办的 " 太空寻宝 " 活动——让高空气象气球将 12 个配备 GPS 追踪器的盒子送到了离地面十万英尺(三万米)高的平流层,并让它们自由落下。

而参与这场太空寻宝的玩家,则需要根据发出的坐标信号以及所掌握的地理知识推测出宝藏降落到地面的位置并将其寻获。

虽然看上去非常困难,但在气球升空的当天,就有 5 个盒子在落地后被顺利发现:

其中一个落在距离发射地 50 公里外一户人家的花园里

能举办如此规模的活动,要归功于地理寻宝在捷克本身就有数量庞大的粉丝群,据统计,当时共有超过 20 万人通过不同渠道观看了气球升空的全过程,而捷克境内热衷该运动的爱好者人数位列世界第四。

虽然受限于种种原因,地理寻宝在国内的知名度和人气并不高,但这项小众运动,也拥有自己独特的玩家圈和文化。

比如,国内的受众群体更强调 " 寻找 " 这个行为本身,所布置的藏宝容器更小巧隐蔽,甚至最后只在里面存放一张记录坐标和持有者信息的纸片,不再储存奖励性质的宝藏物品。

这就导致其他人在找到宝藏后,并不能获得什么实质性的 " 奖励 ",能做的仅仅是登记上自己的信息,并在官网上更新宝藏的动态,然后静静等待下一个寻宝者出现。

但就像文章开头介绍的,西米这样的玩家依旧有不少,而他们基本上都认为 " 找宝藏 " 的过程比 " 宝藏 " 本身更重要,那么寻找或者埋下宝藏的正反馈来自哪里呢?

西米原以为自己埋下的盒子早已被清洁工处理了,但当真的有人找到她的宝藏时,她认为有了一种 " 穿越时光的感动 ",而这种和陌生人之间跨越了时间的交流,也许才是这个 " 寻宝游戏 " 的意义所在。

公众号近期改版,文章容易在时间线消失

推荐把游研社设为星标,不错过每一篇报道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游研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