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夏天,一个瘦长的身影跟随中国八人单桨有舵手队,驰骋在北京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的赛道上;15年后,这个高个子脱下运动装,执起教鞭,以带队教师的身份,出现在大运会赛艇场地——成都水上运动学校的岸边。何翌,曾经的赛艇世界杯亚军,如今在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任教,这个夏天,他带领着两位“嫡传弟子”,延续赛艇梦想。


(资料图)

图说:何翌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下同)

起步

2017年,退役多年的何翌受邀进入立信,“当时学校有发展水上运动的计划,让我帮忙看看,给点建议。”他回忆,当时装备之类的都相对缺乏,但有一个先天的有利条件,“学校里有一条还算宽的河,这就解决了最大的困难。”何翌回忆,看了那条河道,加上校方的热情和诚意,让他给出了肯定的答复,立信水上运动俱乐部,也在这一年成立。

何翌说自己是幸运的,来到立信后,各方面对于水上俱乐部的支持不遗余力,上海的水上运动氛围和成长速度,也在那时刚刚驶入快车道,“对大学生而言,体育运动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体教融合也是发展的必经之路,我们俱乐部刚好乘着全民健身和体育事业发展的东风。”这位中国大学生赛艇队的指导教练回忆,因为人员数量、训练装备和准入门槛等现实情况,俱乐部在起步阶段,主攻的项目并非赛艇,而是龙舟。“当时,龙舟在校内的基础和受关注程度要好于赛艇,考虑到技术和比赛要求都比较类似,就把它选为高校水上项目发展的突破口,开始对体教融合的尝试与探索。”

图说:成都大运会赛艇比赛

坚持

通过社团招新及其他模式,何翌和水上运动俱乐部有了一定的规模,在多方支持下,器材、装备也有了更新,这支龙舟队开始参与各个级别的高校赛事,并取得不俗成绩,这为俱乐部吸纳更多水上爱好者,进一步扩大规模,纳入更多项目打下基础。作为队伍的指导教师,何翌自然希望俱乐部的规模越来越大,参赛机会越来越多,但在人才筛选方面,他也有自己的标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懂得坚持。

这次大运会中,代表中国出战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项目的高煜炜和金瀚枫,都是立信水上俱乐部的选手,“她们是从什么都不会的‘小白’,一步步练成现在的水平,获得出征大运会的机会。”何翌说,两年时间,从零基础到如今驰骋在世界高校最高水平的赛场,两位姑娘靠的就是坚持。

图说:高煜炜和金瀚枫在比赛中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加入俱乐部之前,我是个懒人,连宿舍楼到教室那200米的距离,都不太愿意走,更别说运动。”金瀚枫在赛后透露,“后来为了健康和身材方面的考虑,才申请加入水上俱乐部。没想到这一来,就坚持到现在。”如今,赛艇已经成为她的生活重心之一,为了减少一些阻力,小姑娘在大运会前剪掉留了多年的长发,“不遗憾,头发总会再长,参加大运会的机会,可不一定会再有。”金瀚枫的同伴高煜炜,是金融保险专业的学霸,备战大运会期间,这个说话声音轻柔,自称赛艇“青铜”的姑娘跟着职业选手训练,手指上有不少伤口,但为了在最高水平的舞台上一展身手,她从不曾喊过一声累,“未来或许我会有自己的职业,但不会放弃赛艇。”高煜炜坚定地说。

图说:金瀚枫准备出发

机会

如今,立信水上运动俱乐部的人员,已经从刚成立时的不到10人,增长至50余人,涵盖项目也从单一的龙舟,变为龙舟、赛艇、桨板等。说起这些变化的原因,何翌和两位女将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词:机会。

近几年,随着上海赛艇公开赛(高校组),城市业余联赛桨板挑战赛等赛事平台的出现,越来越多的高校学子,有了与国内外同龄人切磋技艺,交流经验的机会。高煜炜和金瀚枫就曾两次获得上艇季军,这不仅为选手提供了积累经验的机会,也让各方对体教融合有了更深的理解,为未来进一步优化相关模式,提供了有利条件。“今年上艇,我们还会参加,带着俱乐部里的生力军一起。”何翌说,通过比赛能够提升项目的和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