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型的换挡时期,楼宇经济从增量时代步入存量时代,“以时间换空间、以空间换产业”,靠载体建设带动产业增长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与之前“白纸上绘蓝图、平地起高楼”的改革探索相比,高楼林立之下,如何在存量时代探索产业治理的新机制、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产业增长的新动能,已经成为很多城市面临的新课题。

集群智库•中国楼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匡洪广近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存量时代楼宇经济需要从粗放发展转向精耕细作,从市场行为转向政企联动,楼宇经济完全可以成为助推中国城市升级和产业升级的“秘密武器”。


【资料图】

楼宇经济是指以商务楼宇、产业园区、产业功能区为主要载体,政府引导、政企联动、合作共赢,通过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开发建设、招商运营打造高能级的企业发展平台和产业孵化平台,在空间的基础上进一步集成人才、技术、市场、资金等产业要素,规模性地引进或培植优质市场主体,从而收取租金、产生税源、培植产业并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一种经济形态。

“与住宅不同,楼宇经济具有强烈的公共属性和产业属性。”在匡洪广看来,楼宇经济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写字楼、产业园区是重要的产业基础设施,做好楼宇经济关键在产业资源的导入和产业生态的构建运营。

近年来,楼宇经济已成为促进城市空间优化和高效利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国多地都已发布相关政策文件,明确支持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

不过,当前楼宇经济仍存在中心城区空心化、楼宇政策表面化、产业定位模糊化、楼宇竞争同质化、产业资源隐性化等问题。“现在多数都是综合性楼宇,综合性带来的问题就是同质化,这些写字楼没有产业标签和功能标签,只能提供最基础的公共配套和服务,没有办法提供垂直领域的专业化产业服务。相互竞争只能打价格战。”匡洪广说。

“如果写字楼永远停留在一个简单的办公空间,未来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弱。”匡洪广认为,楼宇经济的发展,将经历单纯提供“空间”的1.0、“空间+配套+服务”的2.0以及“空间+产业+运营”的3.0三大阶段。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楼宇经济将进入3.0时代。匡洪广指出,楼宇经济3.0阶段具备三个标志:一是从基础商务服务进化到产业服务,把楼宇的招租与政府的招商有效结合;二是从楼宇运营商进化到城市合伙人,商务楼宇将弱化地产属性,强化产业基础设施属性;三是从市场行为进化到政企协同,从单纯的市场行为升维到政企联动、合作共赢。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企业对办公的需求也在改变。匡洪广表示,楼宇运营要密切关注企业需求的变化。在员工层面,不仅要关注办公环境,还要关怀其社交、文化、成长、精神层面的需求。比如,一些楼宇会不定期开展讲座,甚至开设艺术空间。在产业服务层面,要搭建产业平台和生态,提供融资、人才、技术、供应链、政企对接等服务。

打造主题楼宇是规避同质化的有效方式。匡洪广介绍,主题楼宇通常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或产业,比如金融、文化、设计等传统产业以及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型产业。通过打造主题楼宇,可以形成产业集聚和升级,加强企业之间的联动合作、资源共享。

发展楼宇经济关键还在政府要转变观念。匡洪广表示,一二线城市应该把楼宇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抓手,政府要做好楼宇经济的顶层设计,要学会“算大账”,充分发挥政策“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建立“政府牵头、共治共享”的楼宇经济新机制,撬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把政府的产业诉求、运营商的经营诉求、企业的发展诉求有机结合,把楼宇的“招租”和政府的“招商”紧密关联,积极探索以楼宇经济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创新存量时代大都市中心城区产业治理机制,构建区域竞争新优势。

“只要成功构建政企联动的合作机制,中国的楼宇经济有望达到世界级水平,楼宇经济一定会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匡洪广说。

责编:刘奕楠

一审:刘奕楠

二审:曹娴

三审:李志林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关键词: